2008/11/17

我的一呎水族缸(設缸)

學長畢業之後,留下了一個水族缸,很大,此外還有兩個較小的。
之前學弟們也有養魚,看著大家玩得很開心,我要了最小的那個(大小約:30*15*20 cm)來嘗試看看。

之前養魚的經驗通常都不怎麼好,除了有兩隻金魚養了超過5年之外,其他的都是買來不久就死掉了。養魚真是一門大學問,小小的缸子裡面有很多的細節要注意,當然最重要的還是要維持魚缸這個生態系統的穩定。還沒有學過生態學之前,我忽略了在生態系統中最微小,但也是最重要的部分:細菌與浮游生物。這兩類肉眼不可見的有機體,往往也是讓水族缸倒缸的主要原因。但是學過之後,理論要怎麼應用在水族缸的設置,又是另一個挑戰。



第一次要放的主要生物是溪蝦,是我們去野外採樣的時候,跑進我們採樣瓶偷吃,然後就在不知不覺中被帶回來了,然後把他養在跟學長要的缸子裡。不過設缸原則還是不懂,想說野外的微生物生態應該是大致上平衡的狀態,就直接去溪裡面撈水放進水族箱裡面,順便在跟學弟要了幾根莫絲放著。我天真的以為是這樣的:
1.生產者:莫絲+植浮
2.消費者:蝦+浮游動物
3.分解者:細菌。
但是水缸裡的溪水因為下雨的關係有點濁,還帶了一些看不見的線蟲,不久之後就長了一大堆,而且藻類還因為營養鹽過高而爆缸。失敗~~重新設缸..............
============================================

在設缸之前,到PTT上的水族版做了一些功課,不過因為時間有點趕,有些非常基本的事情來不及做完,例如最基本的養水啊,鋪砂之類,只好聽天由命,等到這缸失敗了再重設一次。
基本的想法是以水草為主,溪蝦和魚為輔,有多一點的水草,讓溪蝦有地方可以躲著換殼,不要被蝦虎給秒殺了。

下面是我的草缸:


這是第一個住戶,之前和一堆黑殼蝦養再一起,經過不斷的捕食黑殼蝦,順利的長大脫殼之後,現在變成整個水族箱最大隻的生物,不含兩隻蝦螯體長約4.5cm,就取名叫做霸王丸吧。

第二個住戶是這隻蝦虎:體長約3.5cm左右,是養來和樓上那隻霸王丸對打的。

整個水族箱一覽,包含幾隻蝦子,後來採樣又抓到幾隻偷跑進採樣瓶偷吃的,學弟把他們丟進我的缸子裡,經過肉弱強食後,只剩下5隻左右。

現在蝦子們似乎適應了環境,開始挖砂子鑽動,挖植物的根來吃,害我開始做水土保持,在水草的根附近壓小石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