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赫(已被發現的)小提琴協奏曲不同於傳統巴洛克時期的協奏曲多半為合奏型態,亦不同於古典、浪漫時期特別強調獨奏小提琴炫技的風格。其樂團編制相對後期以獨奏協奏曲型態的伴奏以管絃樂團來說,規模小很多,而且巴洛克時期的合奏曲中的主要結構特色已經消失,逐漸偏向獨奏者為主題的形式。但相對於古典浪漫時期強調炫技的獨奏協奏曲,卻沒有太多讓獨奏者炫技的花奏部分,反而注重更多獨奏者與伴奏的對話。
根據考察,這三首作品大致上完成於1717到1723年間, 在柯登Cöthen的安哈特利奧波德親王手下工作期間,洋溢著巴赫熱情洋溢的風格。
BWV 1041 in A minor,一般稱為第一小提琴協奏曲,第一樂章採用沒有標示速度,但一般使用allegro,獨奏與伴奏的部分好像兩個人在對話一般,獨奏者向伴奏傾訴心事,稍帶感傷的,而伴奏給予相對的回應,兩部分互相襯托應答。進入第二樂章(Andante)就更像是獨奏者獨自走在寂靜的路上,婉轉地唱出心事,此時伴奏部分好像旁邊的小鳥合唱著。第三樂章的時候(Allegro assai),節奏突然的明快起來,顯示了心態上的轉變,也許是看到了大自然的美好,或者未來依然有寬廣的可能性,甚至跳起舞來,最後在大合奏之下有力而清楚的結尾。
BWV 1042 in E major,第二小提琴協奏曲,被廣為流傳的一首,第一樂章(Allegro)結構類似奏鳴曲型式,有著極為熱烈而明確的開場主題,隨著主題發展後進入變奏,最後又回到主題結束。第二樂章(Adagio)為優美的慢板變奏(轉為 c minor),好似一個舞者在月光下婉轉而優美漫舞,輕柔的結尾為第三樂章做了準備。第三樂章(Allegro assai)雖然是快板卻不顯得急促,像是宴會裡面大家翩翩起舞般帶有愉快而熱情的氣息。
BWV 1043 in D minor,是雙小提琴協奏曲,兩只小提琴配合伴奏,競奏與對話見於兩把小提琴的的互動,再加上伴奏樂團顯得熱鬧而和諧。第一樂章(Vivace)鮮明的主題將這個特色發揮的淋漓盡致,加上兩支小提琴的對話、變奏、競奏,顯得愉快而熱鬧異常。優雅而莊重的第二樂章(Largo ma non tanto)好似兩個情人悠閒的在森林裡散步,溫和卻充滿了內斂的熱情。快樂的第三樂章(Allegro)洋溢著鮮明的主題,一步一步地爬上熱鬧的高潮,卻又高底起伏,跌宕多姿的舞曲,卻快速而果斷的收尾。而這首雙小提琴協奏曲也是我最喜歡的作品,我覺得很適合拿來當婚禮的主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