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讀到了學長在FB上分享一篇如何正確休息的文章,當中提到了體能勞動造成的疲勞與腦力活動造成的疲勞,需要兩種不同的休息模式。這篇文章對於我近來的容易疲勞感與難以恢復的倦怠似乎有很大的共鳴。
做體力消耗的人,疲勞感通常來自生理機能上的消耗,所以這時候恢復的最佳方式是休息,徹底的休息,讓身體機能恢復,尤其以高品質的睡眠為最好的方式。然而腦力消耗的人,因為體能沒甚麼消耗到,但是大腦機能的活動使得我們產生倦怠感,這種疲勞不是身體的消耗造成的,而是大腦產生的訊息告訴你我累了,這時候如果去睡覺,因為身體不累,而大腦還處於高度運作下,所以難以入睡或者熟睡,勉強睡著也是一直作夢的狀態,越睡越累。此時的休息方式,就是轉換思考模式,變成不同type的思考,然後維持身體的運作,例如,從電腦的打字工作離開,去畫圖,做運動之類的,維持腦部的運作,並且讓身體機能的活動,但不是同類型的,同類型的思考或加深腦部的疲累感。
該篇文章也引申了周末的休息方式不對,容易造成Monday blue。因為上班日辛苦,壓力過大,所以周五晚上喝了太多酒,所以整個周末都在宿醉,禮拜一感覺好像沒有休息到,非常痛苦的開始一週的工作,然後壓力維持到周五,又是一個無限迴圈的悲劇。要避免這種方式,在周五時不妨早點休息,然後周六準時起床開始嗜好活動的進行,種花,整理魚缸,打掃庭院,或者看書寫字,畫圖練琴等藝術創作也可,總之就是讓自己規律的活動,但不要"常規"的型態動腦。也就是定期解放自己的思想模式。
總之,就是要讓腦袋不停地轉換思考模式,然後配合身體機能的適當休息,達到身心都有健全的週期變化。相當有用的想法
也許,這非常有助於我對困境的突破,我深受困擾,然後不斷的思考,但是苦思不一定有解,只好在死胡同裡打轉。並非我原先想不到,而是我單一模式的思考過於僵化了,這也難怪我在電腦桌前面坐久了,通常想到的東西了無新意,特別的想法總是出現在我到別的地方玩樂之後,在捷運上反思自己今天又幹了什麼好事,靈感就會出現了。又或者去一個平常少去的地方,在不同的時間點或者地點,總是會突然的聯想到一些神奇的思考模式,也許,創造就是這麼來的吧?
白天的工作時間我會學習切開,分成不同的認真時段,以避免我做事不到1小時就開始玩手機或者上FB聊天的惡習,然後晚上睡前找個時間點練習其他的靜態嗜好,練琴還是畫圖之類的,以我目前房子的狀況是沒辦法作為睡前的遊樂,也許練習書法或者看書會是最好的選項,該減少去網路上打遊戲的時間了,尤其lol打多了,只會讓自己的行為模式更加的暴怒,沒事還會怪隊友,介之,慎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