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琴詩人蕭邦是樂史上最重要的鋼琴作曲家之一,被稱為華沙莫札特的他,並不是很擅長創作使用弦樂器的曲目,因此鋼琴協奏曲算是他難得的"合奏"曲目。即使如此,在蕭邦的鋼琴協奏曲中,鋼琴的主角地位依然非常的顯著,不過這也是蕭邦的鋼琴特別的地方,他太美了,蓋過了其他交響樂團的部分。
蕭邦的祖國波蘭在蕭邦誕生時被列強瓜分而亡國,在他20歲時波蘭爆發了動亂,使得蕭邦無法回國而只能待在歐洲巡迴演出,到他臨終之前依舊無法回國。
蕭邦的鋼琴協奏曲第一號在20歲的時候發表,這時候的蕭邦知道自己以後可能無法在回到心愛的祖國,因此寫下了這首帶有告別祖國意味的鋼琴協奏曲,並在其告別華沙的演奏會上演出,而此後,他再也沒有能夠踏上這塊土地。
交響情人夢裡面,野田妹第一次在歐洲正式公開演出便是這首,因此也讓我開始注意到蕭邦的協奏曲,而第一樂章中展現的對於祖國依依不捨的情緒,也觸動了我對於故鄉的思念。
我從小就嚮往到大城市唸書,認為這樣可以接觸更多未知的事物,也可以擴展視野。從國中就離家求學到現在,一晃就18個年頭。明明台北離屏東也不是很遠,房子建築也沒有什麼太大的不同,但是很久沒有回家看看,還是會想家,懷念那個許久不見的景色。我想離家更遠的蕭邦一定比我感觸更深,尤其在不同國家過著類似流浪者的生活,看著與故鄉完全不同的人文與景色,對於愛國心強烈的蕭邦來說一定更加的難受。
此曲分為三個樂章:
I. 莊嚴的快板(Allegro maestos)
II. 浪漫的慢板(Romance -Larghetto)
III.活潑的輪旋曲(Rondo - Vivac)
第一樂章的開始是雄壯的管絃樂團合奏,但是帶著一絲悲壯的氣氛,讓我一度以為是Brahms 還是晚期的Beethoven,鋼琴出現的時候,強烈的獨奏性,一瞬間就把我的注意力給吸引了:應該是某鋼琴大師的作品吧。華麗而莊嚴的鋼琴聲,就像當時名滿全歐洲的蕭邦,躊躇滿志的往古典音樂的重鎮巴黎出發,即使對於未來有無限的期待,但依然無法掩飾裡面不時流露出對於故鄉的不捨。延續第一樂章,浪漫的第二樂章好似一個漂泊的旅人,在美麗的月色下面對自己的心靈,沈澱自己思鄉情懷以及對於未來的理想的憧憬。而第三樂章的輪旋曲,充滿波蘭舞曲風格的活潑氣息,華麗的裝飾以及炫技,代表著蕭邦對於未來的期待,展翅高飛以及無限的可能。每當我情緒低落時,把這首從頭聽到尾,總是能夠讓我揚起無窮的勇氣。
我找到了2000年華沙蕭邦音樂大賽的冠軍李雲迪所演出的蕭邦鋼協No.1
李雲迪對於蕭邦的演出非常的拿手,而下面這些影片是他在該年大賽的比賽鏡頭。
我很喜歡這曲目。每次聽,都會想起很多,对他这悲壮的一生深有感觸。
回覆刪除您可以試著聽聽看Abbado指揮倫敦交響樂團,由Argerich演奏的版本,
回覆刪除相信您應該會更有感觸,也會更喜歡!!
謝謝Jason Chuang的建議,我會盡可能去找來聽聽看,Abbado在LSO時期的唱片應該有一段時間了,希望有機會可以找到。
回覆刪除